第六百零四章:大移民时代-《大周昏君》


    第(3/3)页

    说来这也是废话,大周的土地,特别是中原地区的土地,已经被耕种了数千年了,土地早已贫瘠不堪,自然远远比不了那些新开发出来的土地了。

    截止到泰安四十年,大周先后向边陲地区、海外占领地区移民逾一万万人以上。

    主体自然是农民。

    谁让海外的土地肥沃呢!

    即便到了泰安四十年,依旧有无数农民拖儿带女的全家一起大移民,主要目的地就是南美和安洲。

    这样,不仅极大的缓解了大周国内的人口压力,而且国内的自然环境也改善了不少。

    特别是陕北地区,山壑之间,都是一片绿油油的丛林。

    这也是废话,这些年来,陕北地区七成以上的人口都移民到了海外,土地无人耕种,再加上朝廷在这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

    到了泰安四十年这一年,大周子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经超过了二十亩。

    而在辽阔的南美,人均耕地更是超过了一百亩。

    没有办法,大周前前后后一共向南美移民上千万人口。

    乍一看,移民很多,可他们要面对的,是庞大的美洲,土地面积还要超过大周本土面积的南美,人均耕地面积自然就多了。

    况且,这一千万人口之中,至少有五百万人口居住在城镇之中,那那些农民的耕地面积自然就更多了。

    甚至,有些来自瓦剌的牧民,在南美南部的阿根廷地区大规模承包土地建造牧场。

    阿根廷地区的水草极其丰美,远不是瓦剌大草原能够比拟的,瓦剌牧民和乐意在这里生活定居,再不用像在瓦剌的时候,每天居无定所的沿着河流不断迁徙。

    在这波大移民浪潮之中,要说最幸福的,还要属于那些商人。

    对商人来说,每一次移民,就意味着一次巨大的商机。

    特别是南美的银矿,他们可是垂涎已久。

    朝廷也不是吃独食的人。

    在划定几处大银矿归属朝廷之外,剩下的那些中小型的银矿,朝廷全部承包给了国内的商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