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江南的产业发展-《明天子》


    第(2/3)页

    义务教育的话,以什么样的思想体系为准?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思想中的战争,甚至比现实的中的战争更加残酷。

    大明思想解放这个工作,没有做成之前,大规模推广教育未必是好事。

    其实大明并非没有推广过教育,比如太祖皇帝在开国之初,就推广社学,也就是建立在村里的学校,教授的也是最基本的东西。但是这些学校后来都衰败了,一方面是财政无法维持,另外一方面就是传统的教育,只能为大明科举道路上增加一个人,本质上对大明社会进步,并没有什么推进作用,甚至有反作用。

    生员秀才越来越多,他们都是为做官而读书,而官位就那么多,竞争越发内卷,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

    明末的秀才生员大部分都是一副无耻面目,也就是这样的原因。

    所以不解决儒学结构性的问题,推广义务教育,到底是利是弊,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事情。

    但是朱祁镇却不需要权衡了,因为时间没有给他机会了。

    以而今朱祁镇的精力,是不能保证他掀开这个风暴,能够自己安安分分的收尾的。

    所以,他对江南文化产业,能够让识字率提高,是乐见其成的。

    让朱祁镇感到无奈的是,他对北京投入了很多心力,北京在报业上有先发优势,北京有十几座大大小小的学校,在加上有很多名儒在北京,已经形成了北方的学术中心,但是在文化上,北京已经比不上江南。

    千年底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法战胜的东西。

    甚至随着,朱祁镇对商业上开发原则,江南越是繁华,江南文化产业,就越是兴旺,而天下舆论权,就越发向江南转移,这是让朱祁镇无奈的事情。掌控财富与舆论的江南,与掌控权力与军事的北京,恐怕是将来大明内部的两大派。

    这种经济基础总要反应在政治上的。

    而今其实已经有了。

    那就是南人与北人之争,只是而今很多人没有想到,朱祁镇掌控朝廷大权,压制了很多矛盾。未来如果有一个弱势皇帝话,这种矛盾必然爆发。

    “兜兜转转,我还是消灭不了东林党。”这是最让朱祁镇感觉无奈的地方。

    唯一让朱祁镇自信的,他为北京准备了足够铁与马。真要有两方争斗那一天,或许文斗北方胜不过南方,但是真要撕破脸了,就看看北方的钢铁,火药,战马,能不能战胜南方风花雪月了。

    朱祁镇索性不去多想了,江山留于后人愁。

    如此一来,朱祁镇反倒是对写小说,有一些兴趣。

    他要写的当然,不是当时这些才子佳人,神佛志异,世俗艳情,而是科幻小说。

    一方面是为退休之后,找一点点事做,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投入科学之中。

    如此他的晚年过的倒也不算寂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