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救兵-《民国盗墓往事》
火势很快便蔓延到了整个屋子,古怪的是,夹壁墙并没有受到大火的影响。除了温度稍微高了一点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的不适感觉。
大火烧了两三个小时,直到屋子被烧毁,连着夹壁墙的墙壁倒塌才算露出来一个窟窿。
失魂落魄的我被罗四维从里面拖了出来,此时的沈家堡已经见不到一个活人了。到处都是烧毁的房屋和惨死村民的尸体,只是过了一个晚上,这里便变成了地狱一般的所在。
好在此时日本兵已经都撤走,罗四维见到沈家堡不能待之后,一手抱着孩子,另外一只手拉着我向我建造的宅子那边走去,边走边说道:“哥们儿,当初建房子的时候,我让他们挖了个菜窖。现在用上了......一会你带着你侄子先在里面躲躲,我回庙里把钱拿出来。奉天还不知道打得怎么样了,要是苗头不对,咱们就进关躲躲。不过估计奉军吃不了亏,咱们人多,家伙也不差......”
罗老四说到这里的时候,远处突然出现了个人影。看着人影身上穿着日本人的军装,罗四维以为日本人又杀回来了,吓得一缩脖子,不过看清了来人的相貌之后,他急忙挥手说道:“老赵!这里......是少帅派你来救我们的吧?你来晚了,小日本把沈家堡屠了。你们把小日本打跑了吧?赶紧去抓石原莞尔,给堡子里的老少爷们儿报仇......”
来人真是和我们几次出生入死的赵连丙,他见到了我和罗四维之后,急忙跑了过来。到了跟前之后,一把捂住了老四的嘴巴,说道:“别那么大声,奉天丢了。你们俩赶紧跟着我走......”
“那么大的奉天丢了?一夜之间就丢了......”罗四维错愕的看了一眼赵连丙,随后脸上的表情变得警惕了起来,对着他继续说道:“那你不赶紧往关内跑,到沈家堡干什么来了?不怕遇到日本兵吗?”
“说实话,我也不想来......”赵连丙苦笑了一声之后,继续说道:“当初老帅还活着的时候,曾经写过一个一百五十个人的名单。那时候是防着关内的革命军,一旦他们北伐打进了奉天城,名单上的人都要跟随老帅一起撤离奉天。名单上排在第九的人名就是我这老长官沈炼,现在老帅虽然不在了,不过少帅在北平发回来电报了。让我们一定要把名单上的人带出奉天,我就是负责带你们走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赵连丙又看了我一眼,再次说道:“沈炼这是怎么了?怎么还有个孩子?”
此时,我虽然能看、能听,不过因为心里的无力感,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当下还是罗四维替我将石原莞尔和赵年怎么屠的沈家堡说了一遍,听到我的父亲死在了石原莞尔刀下,赵连丙叹了口气,说道:“先不说报仇的事情了,你们俩跟着我去关内吧。现在少帅人在北平,找到他之后再说别的......”
说话的时候,赵连丙从背包里摸出来两套日本军装,交给了罗四维之后,说道:“昨晚咱们奉军大溃败,现在小鬼子到处杀人呢。先换上日本军装,等着入关之后把这身皮脱了就好......”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再次出现了两个人影。见到我们几个人之后,其中一个纤细的人影身子一晃,已经到了我们的面前。她一把从罗四维怀里抢过了孩子。看到了孩子完好无恙之后,这才说道:“吓死我了,还以为见不到你了。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来人正是我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沈中平两口子,他们俩去了抚顺办事,这是听说奉天出事,这才连夜赶回来的。
比起来雷隐娘,沈中平脸上满是惊恐地表情,看着自己父母家的房子被烧毁。一路上满是烧毁的房子和死尸,心里已经对他父母的下落凶多吉少。好在看到了我抱着他的孩子,心里多少有了一点我救了他父母的期盼。或许以为我来得及时,两位老人都被救了出来。
沈中平心虚的看了我一眼,说道:“老大,我看家里的房子被烧了。咱爹呢?还有我妈都被你藏哪了......”
沈中平出现,让我终于见到了亲人。当下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当场便流淌了下来。随后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对着他说了一遍。
虽然沈中平心里多少有了点准备,可是听到了父母惨死的消息之后,还是大哭了起来。随后在我们几个人的陪同之下,走进了烧焦的屋子里面。见到里面躺着的三具焦尸,辨认出来自己父母的尸体之后,哭的差一点晕了过去。
这时候,罗四维开口说道:“中平,现在不是办白事的时候。咱们得赶紧走,你听我的,先把你们老爷子、老太太暂时安置在地窖里。等着把日本鬼子赶走之后,咱们再回来风风光光的给他们二老办白事。”
沈中平不傻,听明白之后,哭哭啼啼的答应了罗四维。当下我们几个人一起动手,将我亲爹和他后老伴,连同沈连城的尸体一起藏在了菜窖里。随后悲痛的离开了沈家堡,赵连丙在附近藏了一辆大卡车。换好了日本人的军装之后,我们几个人上了卡车。顺着小路向山海关的位置进发。
卡车行驶了一阵子之后,并没有见到日本军人。我们几个人悬着的一颗心这才回到了肚子里,趁着老赵开车的时候,罗四维向他打听奉天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别提了,我现在还嗡嗡的。”赵连丙叹了口气之后,继续说道:“昨晚上日本鬼子冲北大营了,不知道那个瘪犊子下的命令,不许咱们的士兵抵抗。结果几千几万的士兵,就这么被几百个日本兵俘虏了。我想想就来气,,妈勒个巴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