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孟夫子持箫走到老乐师起《韶》的地方,吹起。 厅中响起《韶》音,是箫的起调。 磬师惊呆了。 箫声响起来,一丝丝,一缕缕,丝丝入音,缕缕中韵,是不折不扣的《韶》乐。 磬师反应过来,热泪盈眶,敲磬协鸣。 一只洞箫,一排挂磬,奏响《韶》乐。 孟夫子奏完九成,掷箫于地,扑通跪于尘埃上,号啕长哭:“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呜……” 待孟夫子将憋屈多日的郁闷悉数哭出,匡章不无叹服,由衷赞道:“夫子奏得好箫啊!” “是《韶》!”孟夫子纠正。 “弟子知错!”匡章拱手。 “夫子不仅奏得好《韶》,还有一手好射呢!”苏秦插上一句。 “好射?”匡章震惊,看向孟夫子,“夫子善射?” “不是善射,是射无敌手!”苏秦又接一句。 “射无敌手?”匡章不可置信,转向苏秦,“怎么个无敌手?” “夫子之射,秦不敢说是天下无敌,却可敢说在你们齐国当是无敌!”苏秦一本正经。 “夫子,当真如此?”匡章盯住孟夫子。 孟夫子淡淡一笑,没有否认,看向苏秦:“区区小技,苏子何以知之?” 苏秦回以一笑:“纵横策士也就是这点儿能耐,善于揣情摩意而已。” 孟夫子听出苏秦是在怼他此前蔑视纵横策士的事,脸上略涨,转移话题,语带惆怅:“不瞒二位,轲已决定明日离齐,前往他处一游!” “啊?”匡章急了,“夫子欲游何处?” 孟夫子从地上捡起老乐师的箫,拿袖子轻轻拂去新沾的灰尘,放在唇边做出吹奏的动作,但没有吹出声音:“有仁有义之处!” “弟子这就觐见王上!”匡章略略一顿,目光坚定,“恳请夫子再留数日,恭候佳音!” 话音落处,匡章忽地起身,大步走出高昭子府宅。 翌日午时,王辇上门,再接孟夫子。王辇没像前面两次那样直驱雪宫(先齐王的别宫),而是将孟夫子载往齐国的王城正殿。 站在殿门外面迎候的是齐宣王、太子地、田婴、田文和匡章。 孟夫子看得真切,心里一阵激动。 显然,齐王这是要重用他了。 匡章紧前几步,扶孟夫子下车。 孟夫子近前,长揖至地:“草民孟轲见过王上!” “夫子驾到,寡人有失远迎,失敬了!”宣王回礼,伸手礼让,“夫子,殿中请!” “王上请!”孟夫子礼让一句,见宣王再次伸手,也就不再客套,走过去,与宣王并肩跨上台阶。 “听章子说,”待君臣依序坐定,宣王盯住孟夫子,直入主题,“夫子六艺俱绝,有子牙之文韬武略,能筹策于帏幕,决胜于千里!” “轲不如姜尚!”孟轲应道。 “呵呵呵呵,”齐宣王微笑点头,显然认可孟夫子的回答,“姜尚乃大周之首辅,齐国之始基,千古之能臣,非寻常人可及。”倾身,“敢问夫子,是文韬不若姜尚呢,还是武略不若?” “二者皆不是。”孟夫子摇头。 “咦?”齐宣王怔了,“这就奇了,夫子是何处不若姜尚呢?” “幸。” “幸?” “姜尚幸遇贤君,轲无此幸!” “这……”齐宣王尴尬,“寡人不才,愿意受教!” “轲两言仁政,可惜王上不受!” 齐宣王尴尬,面呈愠色。 “敢问夫子,”田婴接道,“姜尚是靠仁政打倒纣王、建立万世基业的吗?” 孟夫子看向田婴,淡淡一笑,拱手:“相国大人若是细读周史,就不会有此一问了。” 田婴脸色紫涨,嘴巴连张几张,却是想不出一句应对。 “王上,”匡章缓冲局面,小声提示,“用兵在法,筹谋在策,击战在术!” “哦哦,”齐宣王顺口接道,“是了,是了!”盯住孟夫子,“听闻夫子射艺天下无双,寡人可得一睹乎?” 孟夫子轻叹一声,闭目不语。 “天下无双?啧啧啧,”田婴不无夸张地吧咂几下,看向匡章,“总不会也超过匡将军吧?” “章不敢与夫子比!”匡章一脸严肃。 “啧啧啧,”田婴语气夸张地又咂几下,看向孟夫子,“没想到夫子有此神技啊!敢问夫子能拉几石的弓?是三石呢,还是五石?” 孟夫子觉得内中一阵反胃,嗓中咕噜几下,想吐吐不出,不吐委实不快,难受一时,看向宣王:“齐君召轲,就为观此神技吗?” 孟轲改称呼了,由“王上”变为“齐君”。 “这个,”齐宣王心里咯噔一声,挤出一笑,“寡人原以为夫子只会讲仁政,听闻匡章将军谈及夫子射艺,说是天下无敌,寡人耳目一新。寡人诚望夫子一展神技,好让众卿开开眼界!” “既为君上所欲,孟轲只有献丑了!”孟夫子将万般苦涩化作一笑,看向匡章,“章子,何处可以引弓?” 匡章看向宣王。 宣王起身,大步出门,引众人走向御花园的草坪。御花园里站着许多守卫,显然是奉命维持秩序的。一名军尉守在那儿,五十步开外插着一只箭靶。 靶很大,且只摆五十步,一看就是平素给齐宣王武训演示时用的。 “换小靶!”孟夫子瞄一眼靶子,命令匡章。 匡章看向宣王,宣王看向内臣,内臣朝军尉努一下嘴,伸出小指。 军尉拿出宫中最小的靶。 孟夫子看向远处的荷花池。 池边有两个亭子,一近一远。 孟夫子指向亭子:“插在亭顶!” 众人看向亭子,约百二十步,无不咂舌。 军卒拿着靶子跑到较近的亭子前,还没有插,听到孟夫子的叫声:“不是这个亭子,是另一个!” 众人震惊。 另一个亭子位于荷池对面,荷池少说也有五十步,也就是靶距至少也在一百八十步之外。这个距离,莫说是寻常弓手,即使力冠三军的匡章,也无射中把握。 由于距离远,靶子小,待插好时,靶子在众人眼里已是很小的一个点了。 孟夫子瞄一眼,微微点头,看向匡章:“拿弓矢来!” 早已有备的军尉亲手呈上弓矢。 孟夫子略略一瞄:“换大号!” 军尉连换几张弓,最后拿出一只特别大的弓。 孟夫子没有表态。 军尉看向宣王,小声禀道:“这只是五石弓,也是最强的弓了!” 宣王看向孟夫子:“此弓如何?” “回禀君上,”孟夫子拱手,“此为力士之弓,非孟夫子所用!” 在场人物张口结舌。 匡章使人快马至其府,取来他自己的劲弓,呈给孟夫子。 孟夫子审视一眼,道:“此为将军之弓,非孟夫子所用!” 在场众人皆震,所有目光投向齐宣王。 “既非力士之弓,亦非将军之弓,”齐宣王敛神问道,“敢问夫子所用何弓?” “力士之弓可杀人射马,将军之弓可破军立家,孟轲所用,乃取天下之弓!”孟轲字字铿锵。 这简直是在狡辩了。 田婴语气讥讽:“夫子是大儒,不是力士,拉不起弓并不丢人,大可不必弄此玄虚呀!” 除匡章之外,场上诸人尽出揶揄之声,七嘴八舌:“是啊,拉不动就是拉不动嘛,何必呢?”“嘿,有这么说话的?”“早就晓得是这结局,果然!”…… 孟夫子睁眼看向宣王,嘴角撇出一声冷笑:“看来齐国是无取天下之弓了,孟轲告辞!”略略拱手,转身就走。 “哈哈哈哈,”田婴爆出几声长笑,“原来夫子是这么天下无敌的哟!” 众人皆笑出声,场面尴尬。 匡章急了,小声:“夫子?” 孟夫子一个转头,看向齐宣王,语气悲怆,声音高亢:“国无王器,群小环伺,这就是想王天下的齐国吗?这就是想王天下的齐君吗?” 孟夫子的质问如当头棒喝,所有哂笑尽皆僵住。 齐宣王尴尬。 “王上,臣有奏!”御史趋前,在宣王耳边小声嘀咕几句。 宣王立时来了精神,冷笑一声,转对内臣:“请王弓!” 内臣显然不晓得王弓,看向御史。 “臣受命!”御史转身,带着两个军卒碎步退去。 约半炷香过后,御史在前,两个军卒抬着一只长弓在后,走向现场。 “夫子可识此弓?”宣王盯住孟夫子,一脸得意。 “果是取天下之弓也!”孟夫子抚弓,审视良久,转对宣王,“此弓乃昔年武王所用,赐给太公望。”又摸箭矢,“此矢为王弓专用,由上等青铜所铸,可百步穿甲!” “夫子果然识宝!”宣王不由赞道,“不瞒夫子,此弓乃齐室镇宫之物,就寡人所知,近百年中,没有人动过它,今日夫子来了,当可一试!” 孟轲却将长弓双手奉还宣王。 “咦,”宣王惊讶,“王天下的弓箭有了,夫子怎么不射呢?” “回禀王上,”孟夫子改回称呼,“既为王弓,轲为一介士子,不敢开之。” “孟轲,”田婴震怒,“你号称天下第一射手,非王天下之弓不开,王天下之弓来了,你却说不敢开之,这是成心调戏齐国吗?” 宣王的脸色阴沉下去:“夫子不会是有意戏弄寡人吧?” “孟轲不敢!”孟夫子拱手,“王弓当由王者开之,轲为一介士子,不敢逾礼!” “姜尚不是王者,不是也开了吗?”宣王道。 “姜尚开之,是拜武王所赐!若无王上所赐,轲不敢开!” “若此,寡人赐夫子今日开之!” “轲遵王命!”孟夫子跪地,拜过王弓,拿起它,略略一拉,慨叹,“大哉此弓!” 在众目睽睽之下,孟轲运气,搭箭,目视箭靶,开弓如满月。 嗖的一声响,插在亭顶的箭靶应声而倒。 军卒拿过靶子,飞奔过来。 众人视之,铜矢正中箭心。 全场欢声雷动。 “夫子射艺,田婴叹服!”田婴连连拱手,转对宣王,“王上,臣有奏!” “请讲!” “夫子射艺,果然名不虚传,天下无双!臣奏请王上任命夫子为三军教习,教练三军射艺!”田婴奏道。 “哈哈哈哈!”孟夫子长笑数声,朝宣王略一揖手,转身就走。 “夫子留步!”宣王扬手。 孟夫子住步。 “拟旨,”宣王转对内臣,“封邹人孟轲为客卿,早晚陪侍寡人,享上卿之爵,食禄万钟!” “谢王上厚遇!”孟夫子拱手,“敢问王上,愿听轲言、愿施仁政吗?” “这……”宣王迟疑,看向田婴。 “孟轲告辞!”孟轲再无问话,潇洒转身,扬长而去。 翌日晨起,孟夫子一行整好车辆,准备远行。 苏秦、匡章送行。 苏秦知道,只要田婴任相,就不会容下孟轲。这且不说,在此大争灭国之世,孟夫子所倡仁政显然不合时宜,莫说是在齐国,即使在其他任何国家,也将无所施展。 然而,苏秦更知孟夫子。一如许行,孟夫子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一切正如许行所问,他苏秦又何尝不是呢?想到随巢子,想到告子,想到稷下的其他许多士子,大家不都是一样的人吗?不都是一个个怀抱理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吗? 苏秦、匡章一路送至稷门之外十数里方才住脚。 苏秦拱手问道:“敢问夫子欲至何地?” 孟夫子望着远远的稷门,长叹一声,黯然神伤。 “回邹地。”公孙丑朗声接道。 孟夫子白他一眼,再次看向稷门。 显然,孟夫子不想走,却又不得不走。 苏秦似已猜透,看往宋国方向:“若是不出在下所料,夫子此去,当是往投宋国!” 孟夫子不可置信地看向苏秦:“苏子何以知轲欲赴宋地?” “揣情,摩意!” “既然苏子说破,”孟夫子承认,“轲就直说了。宋有地方五百里,宋王偃敢为天下先,只要推行仁政,也可王天下!” “若是宋偃不行仁政,”苏秦接道,“夫子可以赴梁!” “哦?”孟夫子看向他。 “听闻夫子倡导天时地利人和之说,秦甚认同。魏居中国,交通天下,夫子可得地利;魏卒勇冠列国,魏王雄心不已,夫子可得人和。魏国逞兵革之利、武卒之勇,但连遭败绩,河西败于秦,马陵败于齐,魏王痛定思痛,或听仁义之教,夫子可得天时。”苏秦一连讲出三大利好。 孟夫子眼中闪出亮光,思忖良久,拱手:“谢苏子吉言!” 望着孟夫子一行车尘渐去渐远,匡章转对苏秦,言语感伤:“苏子有所不知,夫子是不想走啊!” “是的。”苏秦点头。 “苏子,魏惠王真的能如你所言,行夫子的仁政?”匡章的目光不无疑惑。 苏秦摇头。 “可……”匡章急了,“方才你那么肯定?如果不成,这不是……害了夫子?” “将军有所不知,夫子一如苏秦,路不走绝,是不会回头的!” 苏秦给他一个苦笑,“再说,多走一处,就会多一些见识。夫子在邹地待得太久了,他需要了解天下!”看向匡章,“哦,对了,在下有一事欲问将军。” “苏子请讲。” “将军是想碌碌无为一生呢,还是想做一番人生大业?”苏秦盯住他的眼睛。 “这个不用说呀,”匡章摊开手,“人生在世,没有哪个男儿想无为一生!” “若是此说,将军可随我来!” 苏秦带匡章回到府邸,安排他沐浴,更衣,引他来到一道香案前面,指着供在案上的两个锦盒:“将军,请行大礼!” 匡章不知所以,恭恭敬敬地施以三拜九叩大礼。 “请将军拆封!” 匡章拆开锦盒,现出一卷竹简,没有翻看,转望苏秦,目光征询。 “将军可以拆看了!” 匡章拆开。 天哪,为首一简,赫然写着《孙子兵法》。 匡章倒吸一口气,看向苏秦。 “将军可知是何人所写?” “军师!” “正是。”苏秦指点其中一卷,“这一册,是军师根据记忆抄录的孙武子兵法,”指向另一册,“这一册是军师自己的用兵体悟。从今日起,它们全部归属将军,望将军细细研读,不负军师所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