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眼见这雷这闪始终不离先庙,白云突然明白过来。 白云从祭坛上弹起,绕着屈平,跳起巫咸大舞。 白云边跳边向众巫女招手。 见祭司有召,众巫女不顾一切地跑出来,跟随白云的节奏,将屈平围在核心,如疯如颠地跳起舞来。 白云一边跳,一边快速呢喃咒语。 渐渐的,电闪不劈了,雷霆不震了,只有倾盆大雨毫丝儿不减,从上苍的漏斗里倾下,似要将大楚的这座老庙儿冲塌。 太白山巅,晴空万里。 一团团冷云漂浮,一阵阵冷气入骨。山巅是个雪峰,峰上到处是雪。这些雪在冬天积厚,一入伏夏,就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纷纷融化,形成水流,汇入山巅四周,在四个方位各成一片水泽,大泽几十亩,小泽三五亩。四片水泽如四块明镜,从四个方位映照着总也融化不完的那团巨大白顶。在这四块水泽的旁边,由实木分别搭建起几十座草舍,来自北冥的数十名黑觋就分居在这些草舍里。 太白之巅的雪,边化边落,边落边化,落落化化,终归起来,落的比化的多,亿年下来,自然形成一层坚厚的雪盖。这层雪盖最厚处十多丈,薄处也有丈许,即使最高处的那块在强风下几乎存不住雪的圆石,也凝起一层厚厚的冰,踩在上面,一不小心滑下去,就是万丈深渊。 这块圆石方圆数丈,中无一缝,像只天生的鸟蛋。鸟蛋顶部方约丈许的一块平面被亿年来的冰水完全覆盖,形成一块光滑的蛋面。 蛋面上面承载的就是这些从北冥而来的黑觋所搭建的祭台。 祭坛搭得异常牢固。几只粗大的乌金钩插进坚冰里,钩在巨石上,从八个方位抓牢鸟蛋,紧紧牵住设在蛋面上的一排由巨木横铺而成的方台。 方台长宽各丈八,宛如一个巨大的方桌,面天而设。方桌四周竖起一圈围栏,以预防黑觋滑下深谷。蛋小台大,远望上面,整个祭坛就如架在空中一般。 公子华穿一身冬服,戴着皮帽,在一个黑觋的引领下登上太白之巅,望着眼前的一切叹为观止。 为首的黑觋正在坛上作法。 他是整个黑觋的首领,也是侍奉共工大神的大祭司。 令公子华目瞪口呆的是,在如此严寒之下,大祭司竟然身无一丝,一边在祭坛上绕圈转动,一边喃喃念着不知什么咒语。 公子华张口,刚要说话,小觋轻嘘一声,指向祭坛。 公子华咂舌。 “大人请看!”那小觋指向南方,声音低得几乎听不到,显然不想干扰坛上的法事。 公子华看向南天,天哪,到处是翻滚的乌云,从眼前铺设开去,一直望不到边。那些乌云由远处奔涌而来,到这山巅,就又折返回去,堆叠成更厚的云层,砸向荆楚大地。 公子华细审,那些云团是顺坡爬上太白顶的,然而,未到山顶,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吹走,掉转头奔向荆楚。 更让公子华惊愕的是,阻挡这些雨云的不仅仅是太白顶,而是由太白顶左右延伸的一条长线,是八百里终南山的所有山脊。 过有半个时辰,大祭司完成仪式,穿衣戴冠,向公子华招手。 公子华在小觋的引领下沿台阶登上祭坛。 坛上摆着四样黑色祭品,分别是一只黑熊、一只黑雕、一只黑猪、一条干黑鱼。除却那条干鱼之外,另外三样俱是公子华所熟悉的。 “什么鱼?”公子华指向那条鱼。 “北冥之鱼,大神最爱享用!”大祭司道。 在四类祭品中间,是三只黑瓶,一只开着口,一只塞着口,一只半开半塞。三只黑瓶之后,才是共工大神的牌位。 公子华的目光落在三只黑瓶上,看向大祭司。 “它们是大神的法具。”大祭司未再多作解释,指向坛下,“华大人,草堂请!”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老子如是说。 然而,降落于荆楚大地上的这场豪雨,竟然完全反了天地的禁忌,非但是终日,且在不住歇地连下三日三夜之后,仍未现出丝毫消停迹象。 楚宫内的巨大芈字水系是与整个郢都水系连在一起的,郢都水系又与江汉水系互为表里,而江汉之水在短短几日里爆涨数丈,云梦湖亦扩大一倍,楚宫里的流水先还流淌,及至第四日,渐渐滞在那儿了。 大雨下到第八日,流水完全不动,滞水一寸一寸地上涨,洪水漫岸,从高阁上看去,芈字先是肿大,继而消失了。 楚宫的低洼之处一片汪洋,那些建在稍低处的宫院建筑、草木标牌,全都泡在水中。宫中的路径也渐渐找不到了,好在宫人们已经走熟,知晓每一处深浅,迄今没有溺毙的。 在郢都,楚宫所在地块,绝对不是洼地。 怀王慌神了。 看到雨水略小一些,变作细雨了,怀王从重楼高处急步下来,大步走到宫院里。 宫尹披着蓑衣,正在指指划划地引导宫人或排水,或搬家,抢救受淹的家俬。 怀王走过来。 “王上?”宫尹停住,看向他。 “速召王叔、上官靳尚,还有所有朝臣,上朝议事!”怀王颁旨。 “禀王上,”宫尹声音极小,“已经出不去了。” “什么出不去了?”怀王怔道。 “宫门呀。”宫尹指向宫门方向,“臣已使人探过,宫门前面的道上,有几处积水,最深处有三尺多呢。” “三尺深就不能走了?”怀王震怒,“纵使一丈深,也让他们给我泅过来!” “王上——”宫尹看向他,欲言又止。 “说。” “即使召请,怕也召不到人。” “人呢?” “这雨太大了,他们都在救灾,各顾家财,怕是……不在府中呀。昨日王上召请王叔,臣使人登门三次,王叔皆不在家,后来方知……王叔去他封地了,是乘一支大木船去的,看来,那儿的灾情更大呢。” “靳尚呢?他也不在府中?” “靳尚在呢,”宫尹朝后花园方向努嘴,“方才刚到,与南宫娘娘在祭巫咸大神,祈请大神止雨!” “哼,他们懂个屁祭!”怀王爆粗了,气恨道,“硬要寡人赶走左徒并巫咸大神的祭司,这雨它能不下吗?接旨!” “臣听旨!” “传旨屈遥,让他速去丹阳,请左徒屈平、祭司白云火速回郢,入宫觐见!” “臣领旨!”宫尹急急去了。 怀王抬头看天,见一大团黑云又涌过来,心里一紧,朝巫咸庙匆匆走去。 楚王新任特使宋遗受命之后,马不停蹄,昼夜兼程,不消旬日竟然赶路近三千里,于楚地开始落雨的这日抵达临淄,在宫门外面递过使节名帖,被齐国负责邦交事务的大夫安置在馆驿,且就住在楚王前特使陈轸的隔墙。 宋遗是宋国人,其家谱上溯十一代,始祖是宋襄公,就是在与楚战于泓水时因不鼓不成列而使大军惨败且屁股上中箭的那个宋襄公。宋襄公因箭伤而死在位于睢水之阳的一个叫睢邑的行宫里,其子即位之后干脆将他葬在该宫,顺便改此邑之名为襄陵。宋遗的祖上一直住在襄陵先君的别宫里,守陵数代。之后百多年,襄陵被魏人占去,到宋遗这辈,又被楚人昭阳夺走,宋遗从出生及籍贯来讲,也就成了妥妥的楚人。 宋遗是个有为士子,博学多才,勇而善言,不甘只做守陵人之后,一心想效法的是其始祖宋襄公,梦中也想干出一番惊世骇俗、名动列国的大事业,无奈命运不济,家道至其爷爷的爷爷那辈已经中落,到他父亲这辈,完全沦落为寄人篱下的门客。襄陵入楚后,宋遗以楚人身份赶赴郢都谋生,先在昭阳府中混过一阵,见昭家落势,转投靳府,以忠诚与干才获靳尚赏识,成为心腹。此番得靳尚助力,宋遗被楚王聘为出使齐国的特使,等同于直接晋级楚国大夫,可谓是他家上溯十代也未曾有过的恩遇了。 受同一君王之命出使相同国家的使臣不可能存在两个,若是前后相随,通常以后来者为尊,因而,宋遗的到来实际上昭示了陈轸使命的终结。 同为使臣,作为先来者,陈轸是要接风的。 酒过三巡,行事老辣、年齿几乎是宋遗一倍的陈轸就轻松套出宋遗的使命所在,也得知他的幕后指使,连叹数声。 “前辈何以叹气?”宋遗饮完一爵,搁下,盯住他。 “说说,你想怎么个绝齐?”陈轸盯住他。 “递交国书,当廷申明与齐绝交!” “邦交不是过家家呀,要绝交,就得有个理由,你的理由呢?” “理由一大堆呀!”宋遗端起酒爵,一饮而尽,咚一声将空爵搁在案上,“最直接的一个,我王嫁楚室公主予秦室,已与秦室缔结百年之好。齐人是秦人的仇敌,自然也是我大楚的仇敌。我大楚怎么能与仇敌续履盟约呢?” “这就是你的理由?” “还不够吗?”宋遗朗声应道。 “哈哈哈哈!”陈轸爆出一声长笑,斟酒,举起,“来来来,干杯!” 二人饮尽。 “噫吁唏,”陈轸发出一声富有抑扬顿错的嗟叹,拿起酒壶,却没有斟给他,而是直送自己唇边,张开大口,仰起脖子一阵牛饮,直至见底,方才咚地扔掉空壶,盯住宋遗,“年轻人呀,你晓得自己此行是在做什么吗?” “绝齐呀!”宋遗声如洪钟,拳头握起,“晚辈使命就是绝齐!” “你绝的不是齐!” “咦?”宋遗怔了,“不是齐,能是谁?” “是你的大楚!”陈轸吐出一口酒气,指向他,“还有你的这个你,年轻人!” “只要完成我王使命,晚生纵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宋遗拳头捏紧。 “啧啧啧,”陈轸连出几声,轻轻鼓掌,“看来,你是成心要名垂史册了!” “名垂青史是晚辈此生的夙愿!难道前辈不想吗?” “想呀,”陈轸啧啧又是几声,“我陈轸哪能不想呢。”缓缓起身,“辰光不早了,年轻人,你我都早点儿歇息吧,明日一早,你我都要各奔前程了,是不?” “各奔前程?”宋遗怔道。 “是呀,你去名垂青史,老头子我呢,这要回郢复命。” 话音落处,陈轸头也没回,在宋遗的一脸错愕中,迈着小醉步走向他所居住的小院。 次日凌晨,宋遗早早起来,手持使节,昂首挺立于齐宫门外。 这日是齐国大朝,东方刚一发亮,各路朝臣就已络绎赶至,静候上朝钟声。见到这么年轻的使臣,持的还是楚国使节,朝臣们纷纷看向他,低声议论。宋遗听得出,他们议的是陈轸,是楚国为何又换使臣了。 入殿钟响,众朝臣排作序列,登上正殿台阶。 约过三刻,殿内传召楚使。 宋遗大步跨上台阶,步入正殿。 使节入见,是有一定礼仪的。宋遗却无视任何礼仪,更未在殿内趋步,而是一路信步地走进来,目不斜视,昂首挺胸,直直地穿过两边臣子组成的通道,直面齐王。 楚使行此无礼举止,齐宫众臣面面相觑,即使齐宣王,也是呆了,两眼发直地盯住宋遗,不知他想干什么。 还好,宋遗走至距宣王五步远处,住步,但没有下跪,只将使节在地上略顿几顿,声如洪钟:“楚王特使宋遗见过齐王!” 面对如此无礼之使,齐臣总算明白过来,个个怒容满面,无数道目光射向齐王。 “楚使宋遗,可知邦交之礼否?”齐王阴起脸,目光如剑。 “使无道之邦,宋遗自可不必拘礼!”宋遗再次以使节顿地。 作为楚使,宋遗是代表楚王来的。 齐王的脸色青了,看向田婴。 “大胆狂使!”田婴怒喝,“你且讲来,齐、楚睦邻协议未干,前来睦邻的楚使陈轸尚在我邦,齐、楚礼尚往来已有数年,何以今朝我大齐就成无道之邦了?” “有道无道,请看国书!”宋遗从袖中摸出国书,拿在手中,二目无视田婴,直盯齐王,“请齐王受我大楚国书!” 齐王努嘴,当值御史走过去,接过国书。 御史展开国书,瞄几眼,吸口冷气,看向宣王。 “念!”齐王眼睛闭上。 “齐王阁下,”御史当廷念道,“十余年前,洛阳人苏秦倡纵结盟,由燕国发起,山东列国群起响应,六国君王会于孟津,盟誓签约。今纵亲盟约依在,齐王却兴不义之师,征伐我纵亲发起之邦,有失天下公义。熊槐不才,惟愿秉承天下公义,维护纵亲盟约,自今日始,不再与尔等无道之邦再行往来。此前所签所有盟约,皆行废止。楚王熊槐。” 御史念毕,众臣尽皆愕然。 整个国书,纯粹是无稽之谈。 苏秦倡导六国纵亲,目标只有一个,制秦。秦人却结亲于燕,上下其手,使燕人内乱。之后秦使入魏,唆使魏人先伐赵,后伐韩,齐人不惜辛苦,响应苏秦,先救赵,后救韩,剿灭庞涓,方使天下稍稍安定。之后是秦人出兵,借道伐齐,齐人再败之。纵亲内争之时,无论是救赵还是救韩,他楚人在哪儿?今番燕人起争,齐人诏告列国,入周得授天子王命,兴的真正是正义之师,而竟被楚王诬为无道之邦,天下岂有此理? 齐宣王的胡子气抖了。 但齐宣王并未失去理智。齐宣王晓得,有气不能发给使臣,也不宜与他置辩,因为一切皆是楚王的事。 “楚使,”齐宣王拉长脸,“你呈递的国书寡人已经收到。既然楚王不想与寡人再行往来,寡人成全他。自今日始,齐楚不再往来,所签协议全部废止。你可以回去复命了!” 这是非常理智的声音了,但宋遗偏就不知深浅,朗声叫道:“齐王既说绝交,就当拿出一个绝交的国书来,否则,我回郢都如何复命?” “齐人的国书是不可以交给楚使的,寡人会派使臣入郢,向楚王呈递绝交国书!” “咦?”宋遗应道,“齐王若是派使臣至楚,岂不是又行来往了?” “以你之见,寡人该当如何?” “这就绝交!” “寡人不是已经颁旨绝交了吗?” “你只是口头说说,非正式绝交。宋遗所求是正式绝交!” “你说,如何正式绝交?” “写出绝交国书,一如我王所写,这就交给本使臣,带回复命!” “齐国的国书,只能由齐国人呈送,这是邦交礼仪!”齐宣王皱眉。 “齐王可是一向遵守礼仪的?”宋遗突然问道。 “寡人何时不守礼仪了?”齐宣王问道。 “哈哈哈哈,”宋遗放声长笑,“齐王若守礼仪,天下就没有不守礼仪的人了!” 这是公然污辱了。 齐宣王的眼里冒出杀气,声音却是平淡:“楚使,你还没说寡人何处不循礼仪了呢!” “我且问你,”宋遗两眼瞪起,盯住齐宣王,“你们田氏本为陈姓,落难至齐,被齐公好心收留,用以为臣,改作田姓。身为姜齐臣子,你先祖非但未曾感恩戴德,反倒鸠占鹊巢,逐走真正的齐公,自己称公称王来了,你且说说,你们循的是哪门子礼仪?” 见他身为大国使臣,这竟讲出如此揭人面皮的话来,众人皆是惊诧。 “你——”齐宣王冷笑一声,“看来是想品尝一下绝交的滋味了!” “哈哈哈哈,”宋遗爆出又一番长笑,“宋遗识浅,真还没有品尝过呢!” “来人!”齐宣王断喝。 几名甲士冲上来,拿住宋遗。 “置大鼎于宫门之外,燃薪!” “哈哈哈哈,痛快,痛快,”宋遗再爆长笑,“哈哈哈哈,痛快!哈哈哈哈……” 当一尊大鼎被摆在大殿之外的空场上时,所有齐臣围站一圈,解恨地看着被绑在一根临时木柱上的宋遗。 薪柴堆在鼎下了。 一名兵士手持火把,站在大鼎旁侧。 “楚使,”齐宣王目光冷冷地看向宋遗,“寡人再给你一次机会,只要你肯叩首认错,收回方才所言,寡人放你一条生路!” “哈哈哈哈!”宋遗长笑一声,“给本使松绑!” “松绑!”齐宣王旨令军尉。 兵士松绑。 “本使的使节呢!”宋遗再道。 齐宣王示意,兵士归还他的使节。 宋遗朝楚国方向拜过两拜,手持使节,昂首走向大鼎,身子一纵,跃入鼎中,溅出一圈水花,声音清朗:“点火吧,你个贼国之君!” “你……”齐宣王气得手指乱颤,指着宋遗,“你个莽夫,看来是真的不知进退了,寡人成全你!”冲拿火把的兵士,“点火!” 那兵士将火把投入薪柴。 那薪柴是泼了油的,刹那间,火光熊熊,将整个大鼎埋在火焰里。 “看哪,全天下的人,看哪,全天下的史官,你们这都看清爽了,这就是田齐的礼仪之邦,这就是贼国的仁义之君!这就是……” “哼,你个找死的狂夫!”齐宣王甩下袖子,气恨恨地转身,在宋遗渐渐弱下去的狂笑与咒骂声中扬长而去。 “唉!”看热闹的宫人身后传来一声重重的叹息。 是楚王的前特使陈轸。 经宋遗这个莽使一闹,齐王辟疆真就毛了,当日决策二事,一是遣使入秦,和秦伐楚,二是快马赴燕,调回匡章并其治下三军回齐,屯扎于筹备伐楚,同时命其庶子公子重为征燕主将,引军三万驻守燕境。 调回匡章真还不是田辟疆的一时心血来潮。 自克蓟之后,在大儒孟轲的督导下,匡章仍然打着仁义之师的旗号,对燕民丝毫无犯,齐王期待中的燕国奇珍异宝仍然被封存在燕宫里,燕人的财物一丝儿没得冒犯不说,齐人还倒贴进不少粮草与辎重。 当然,好处也是有的,齐师兵未血刃,先得蓟城,后得燕地的众多城邑。燕地举国无君,燕人不知所向,见齐人是真来助燕的,纷纷将城邑的辖权交给匡章。惟有下都武阳被单鹰死守着不放,气得中山司马赒将之完全包围,限时投降。单鹰也是厉害,使人联系匡章,称他愿意将武阳交给齐人,而不是中山人。匡章答应,使人前往武阳接收。单鹰交割完毕,令燕军就地解散,带着他的鹰及部分亲信北投胡人去了。就在这夜,中山人发狠,大兵进城,逼走齐人,将下都武阳据为己有。 匡章急报齐王,同时筹备夺回武阳。就在此时,新任主将公子重带着齐王的虎符到了,要他就地交割,挑选部众五万发往西都平陆,筹备伐楚。匡章没有多话,遂将武阳之事交待给公子重,引兵五万回到平陆。没有匡章,公子重是不敢轻易与中山人开战的,也就另拟一份战报,快马呈送齐都,由齐宫决定武阳的最终归属。 新将到任,军师孟轲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孟子吩咐万章驾车先沿燕宫转一圈,再到城外,绕蓟城转一大圈,不无遗憾地踏上返齐之路。 孟子回到临淄,入宫向宣王复命,归还王弓并那三支射出之后又回收上来的利矢。 宣王闻报,迎出宫门,执孟子之手,并肩入宫,设宴洗尘。 酒过三巡,宣王拱手谢道:“夫子倡导仁义,寡人总以为是远古神明,今日始见果实。没有夫子,燕国之事,不知要费多少周折呢。” “齐王有此见证,轲心甚慰。”孟轲拱手回道,“诚如大王所见,仁义并非神明,它们就在身边。只要大王孜孜以求,法令非仁义不立,政治非仁义不施,三军非仁义不出,邦国非仁义不伐,莫说是征服燕国,纵使征服天下,在轲眼里,亦为囊中探物矣!” “夫子之言,寡人深信不疑。”宣王为孟子斟一爵酒,双手敬上,“夫子请满饮此爵,寡人另有一事求问!” 孟子谢过,举爵饮下,拱手:“齐王有何疑难,可以问来!” 宣王为他再度斟满,放下酒壶,拱手:“是燕国之事。” “燕国何事?” “夫子已经看到了,”宣王指向燕国方向,“燕室无道,自毁社稷。燕人弃之,夹道迎我仁义之师。姬哙为寡人外甥,寡人本欲扶之,不想他又死于乱贼之手。哙之子嗣,尽被乱贼子之赐死。今日看来,燕室已无人矣。然而,燕地广阔,不能无治。燕人错杂,不可无主。近日有人劝寡人取燕社稷,在燕地置都设制,以蓟城为上都,以武阳为下都。上都辖燕国北地,下都辖易水并河间地。当然,也有人劝寡人勿取的。寡人在想,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前后不过五十日,燕地尽归我有。如此大功,断非人力所能达成。既为上天所赐,寡人若是不取燕地,或遭天谴呢。寡人思来想去,实在拿不定主意,这想听听夫子之见。”拱手,“诚望夫子赐教!” “大王问错人了。”孟子拱手应道。 “寡人该问何人?” “燕人。” “这……”宣王怔了。 “大王取燕,若是燕民欢悦,大王就可取之。取而代之者,古有成例,譬如武王取商。大王取燕,若是燕民不悦,大王就不可取。不取而伺机者,古亦有成例,譬如文王不取商。至于大王方才提及的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燕人箪食壶浆以迎大王之师之事,原因无他,是燕国人在逃避自己的水、火之苦。如果齐人治燕,使燕民所陷之水更深,火更热,燕人怕就会有所行动了。” “寡人受教了!”宣王心里不爽,略略拱手,看向田婴,“田相国,你陪夫子再饮几爵,寡人不胜酒矣!”起身,缓缓而去。 望着宣王渐渐远去的背影,孟子苦笑一声,见田婴去拿酒壶,亦拱手道:“谢相国美意。轲亦不胜酒矣,告辞!”起身出门,扬长去了。 出得宫门,万章望到孟子,驱车过来。 孟子跳上车,喝多酒的老脸拉得很长。 “夫子?”万章不晓得宫中发生何事,小声问道。 “万章,”孟子指向客栈方向,“你须记住,自今日始,燕国之事,不可再讲。” “为何不讲?”万章急了,“夫子的仁义之战,弟子正要宣扬呢,真叫个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纵使子牙在世,怕也是……” “唉,”孟子长叹一声,望向北方,“老朽以仁义克人之国,却未能以仁义为其立之,怕是要害苦那些燕人了!” “夫子?” “不要问了,”孟子指向邹地,“回家。” “夫子?”万章越发急了,看向孟子。 “好吧,”孟子改口,“回客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