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未知的信件-《北明不南渡》
第(2/3)页
打开了信,信上曰。
草民毛氏承训,毛公文龙之子。
家父冤屈昭雪,承训不胜恸哭,若家父泉下有知,则死亦明目。
今闻圣上大军,斩鞑破虏,无往不利,兵锋所指,敌寇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草民虽在辽东,亦为汉人,感怀先祖之烈,不怀有二。
若圣上至镇江,草民愿为内应,举火献城。
朱慈看完了信件后,暗暗深思。这国丈……呃不,这毛承训的义胆还是令朱慈敬佩,是因为他女儿的缘故,还是因为那一封平反诏书的缘故。
不得而知,总之朱慈是看出,这毛承训希望报国的迫切愿望。
实际上,在多尔衮尾行他的这一路上,明军所遇到的城池,基本都绕过不攻。
骑兵不善攻城是事实,能靠着计谋和果断连下广宁和沈阳已经是极限。
妄图继续破城,和作死没什么区别。
朱慈虽然不在乎身后的多尔衮,但他知道多尔衮一直像一头狼一样在等待时机,只要朱慈露出一点破绽,以多尔衮的果断,必然能稳稳抓住,并扑上来。
所以朱慈这一路上,除了劫掠那些村落的鞑子外,再没有其他更大的军事行动。
接应朱慈的船队已经被棒子干掉了,从来不喜欢忍气吞声的朱慈是想着强渡鸭绿江,直接草翻那个好几次给大明惹麻烦的滚蛋小弟。
这棒子就是棒子,真是给他们一点阳光就灿烂,不撸他几遍,都不知道该怎么好好做人。
说起来。
镇江也是一座重镇,本来为了免得被多尔衮捅屁股的朱慈是没打算去搞镇江的,但毛承训既然愿意为内应。
那这波……肯定不能怂啊,过了镇江就是朝鲜,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朱慈还是知道的。
在五月十七日的时候,经过了近十天行军的明军,大军迫近镇江城。
远处已经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海面,那是归乡的路途,只不过,海面上没有任何船只……这明军抵达这里,前有重镇守关,后有多尔衮的尾行部队。
看起来已经无路可走。
早已得到消息的镇江守将,兼朝鲜将军的佟六十,早已严阵以待。
严防死守,准备在此阻击明军,只不过在见到辽宁皇帝准备进攻镇江之时,佟六十心里也十分忐忑不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