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三十二章独辟蹊径-《龙渊》
第(2/3)页
“这次行动的目标并非是简单地追回198号文物,也许我们还将经历一场浴火重生!”秦涛的话很轻,但对郝简仁和徐建军而言却分量极重,只有李艾媛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行动过后就知道了。
收兵是不得已的事情,行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抓住了与犯罪分子朝夕相处了三个多月的黄树奎,让他跟吴铁铲一起去交流心得体会吧。秦涛把行动情况汇报给吕长空,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最大难题:198号文物失落不明,所有线索全部中断,一周的时间对手没有任何行动,好在天枢青铜盘这个筹码握在手里。
“首长,我怀疑遇到了第二个白山事件,犯罪分子的身份成谜,我请求去西北溜达一圈,看看有没有线索。”最后秦涛只能自告奋勇。
吕长空和李建业两人研究了半天,最后决定答应秦涛的请求,不过要求一定要注意政治影响和军人的形象,不能损害少数民族的感情。这个要求不高,但真的很难做。秦涛的政治敏感性是极高的,想要完成任务就必须独辟蹊径。
“怎么独辟蹊径?人溜了,蛋蛋下落不明,现在为止都无法确定犯罪分子究竟是什么身份,如果隐藏起来这辈子都抓不到。”徐建军不禁泄气,半个多月过去了,案子没有一点进展,都不如刑警队那边,李艾媛在一周时间内打掉了两个文物走私团伙!
一周的时间匆匆而过,洪裕达专心研究天枢七星盘和氐族的问题,却没有任何结果,人都累得瘦了一圈,最后终于崩溃:“我要找沈鹤北去问问!”
郝简仁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冲着正在整理战术背包的秦涛耍了个怪脸:“涛子哥,洪老要去找沈鹤北,我举双脚支持!”
“你的嘴和你的脚一样臭!”洪裕达不满地瞪一眼郝简仁:“小心沈所长给你托梦让你去陪他下去研究!”
恶毒!郝简仁收敛了笑容,吊儿郎当地正坐在桌前,拿起两张考古笔记翻来覆去地看着:“我的意思是您应该学学涛子哥,独辟蹊径,曲线救国,整天盯着也不是办法,我给您提个建议咋样?”
“我建议洪老应该休息一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曾经存在的瑰宝无数,天枢青铜盘的工艺复杂,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宝贝,而且历史信息又中断千年,最早的史书里面连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资料都绝无仅有,别说一个青铜盘了。我想要解开这个谜团必须有其他的辅助的历史资料,比如出土同一时期带有铭文的青铜重器,或者发现如《竹书纪年》那样的竹简木渎才行。”秦涛一本正经地说道:“中国文化历史多灾多难,始皇帝焚书,项羽火烧阿房宫,董仲舒独尊儒术,历代战乱不休,导致了珍贵的历史文献都失落了,民族的一大损失啊。”
洪裕达也叹息一声:“小秦说的对,最早的史书并不是司马迁的《史记》,比如《竹书纪年》里就有《魏书》,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的《离骚》孔圣人的《春秋》里面都有相关的历史记忆,中国的历史渗透道文化当中,而文化的传承融入了民族的基因中,不管青铜时代有多么辉煌,都只存留在记忆里。所以,考古事业是追寻民族历史文化的伟大事业,但现在却被那些盗墓分子给毁于一旦了!”
洪裕达的话颇有道理,其实历朝历代都有盗墓的,历经千年之后便形成了一门行当,经久不衰。跟让人痛惜的是解放前外国人对中国文物的掠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文化灾难。流沙坠简、敦煌遗书等等文化宝库都遭到了洗劫。就连明朝万历皇帝编撰的《永乐大典》的珍本都消失于世。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而且保存完好的文化遗产不仅少之又少,而且任何一件文物都弥足珍贵,包括天枢七星盘。
一聊到这个沉重的话题郝简仁就不淡定了,表面上看他是那种放荡不羁的人,实则骨子里的传统观念与秦涛不相上下,唯一的缺点就是读书少,但心却是“红”的。此刻两脚搭在桌子上捧着一张旧报纸百无聊赖地看着:“天枢青铜盘很可能与198号文物息息相关,吴铁铲当初盗墓的时候应该是一起到手的吧?蛋蛋是第一批被缴获的,而青铜盘则是近期才被起获,这说明什么?”
“说明什么?沈所长打击文物走私和盗墓的力度很大,成了盗墓贼的眼中钉肉中刺。”
郝简仁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不对不对,我的意思是说当初在古墓里两件东西是什么状态?一个是紫薇混元珠,另一个是天枢七星盘——名字确实很好听,天生一对似的?”
洪裕达微微一愣:“天生一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