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带着忧心: “慢慢的冷下来倒没关系,最怕的是那种忽然一下子降温的天气。”完全没有准备,那是要死人的! 【大明吧,这时间点也是有些倒霉。 这次的小冰河时期其实起于元朝,终于清朝,但是在大明达到了鼎盛。】 【有多冷呢?】 【《明史·五行志》上写“冬奇寒,河冻数日不解”,这说的是南京。大家都知道,零度的话就是冰点,但是一般整条河要冻住并且维持数天的话,这温度最起码得要零下十五度再往下。】 原本奔流不息的长河现在却仿佛被按下了静止键,成为了冰河。 河边的树上也全是雾凇。 这原本是北国的风光,此时却发生在了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段。 整条河都结成了厚厚的冰块,船只无法通行,沿途的官府没辙,只能征召了附近的民夫来凿冰。穿着不算厚实的民夫们手上握着工具,正在凿着冰面。 他们的手上生着冻疮,凿两下就需要把手放到嘴边呵两下,脸上被冷风已经吹得神情麻木淡漠。 【再往南一点,岭南地区。现在要是广州下个雪,市民们保准得堆个小雪人放冰箱里保存起来, 能留到第二年再看,多稀罕呐!】 【但据《广东通志》里记载,公元1506年也就是正德元年,广府琼州——琼州就是现在的海南,那时候归广东管——琼州千里飘雪,积雪达到了数尺之厚。】 【古代就这里不好,这些史料数据都不够精确。但大致也可以推测,不说一米,积雪四五十厘米肯定是有的。】 【那可是海南啊!不是东北啊!】 琼州县的百姓们早上想要打开门,却发现那雪从门外直接堆进来了,连出门都难。远处响起一阵阵的呼声,那是被暴风雨掩埋住了房屋,正在喊救命。好不容易出来了,往海边一溜达,好家伙! 连近海的浪花都被冻了起来,还维持着往前翻涌的姿态。渔船、庄稼、房屋、死伤者……琼州县陷入到灾难之中。 “琼州!”天幕下的人们瞠目结舌, "是琼州?" 有商人哆嗦了一下,仿佛酒楼外的寒气钻了进来, “琼州我去过呀,那地方可热了!而且一年四季都热,当地的土人直接袒胸露腹,十分不雅。" “乖乖,连琼州都下雪,这得是有多冷啊!” 古代流放官员为什么流放到琼州,不单单是因为它远,还因为它热啊,瘴气横生,热毒强大。 商人想起当地的土人,心里一咯噔,摇摇头: “他们没有过冬的习惯,若是忽然天降大雪,恐怕……" 他不用说什么,在座的各位都是知晓世事的人,立刻明白了过来。一时间有些沉重。 明朝。 朱元璋险些跳了起来: “这小冰河时期居然如此冷?!” 现在金陵的河可冻不住,最多就是表面结一层薄冰,但无法站人。 朱棣眼眸转深: “北地的河,也只有遇到严寒,才能堪堪能冻住让兵马渡江。”连金陵都比北地要冷,可想而知。 虽然知道是百年后的事情了,但朱元璋依然有些焦虑。 他本来就是很会揽事儿的人,不然又怎么会自己就把整个政事堂的活儿给干了呢,这时候又习惯性的陷入到了思考之中。 该怎么预防? 在一旁的朱楠倒是若有所思: "父皇,皇兄,有一样东西一定要大力推广种植,然后做好育种。" 朱棣看向他,脑子里灵光一闪,像是想到了什么。朱棣已经说了出来: "棉花!"民间。 老百姓也焦虑上了。 "我之前就想说,这冬天是一年比一年冷。""这冬天这么冷可怎么过?" "多备点柴,多备衣服,然后再多打几床被子,总能熬过去的。" "你说得轻巧,哪有那么多闲钱?" "反正也还没到那时候,慢慢攒嘛。" 也有聪明人想到了棉花: "之前仙画里的那棉花,可以做棉被也可以填到衣服里,看着就暖和,看来咱们也得种点儿。" 现在的被子大多都是塞芦花和杨絮,保暖性一般。闻言,大家都点头:"你说得是,得种一点。" 只有无忧无虑的富贵人家,不识愁滋味,还在欣羡不已: “是雪啊!这么大的雪,肯定很好玩!" 【杭州,也曾经连续下过三天三夜的鹅毛大雪,将整个西湖都冻住了。】中年文士居住在西湖边,早上起来发现西湖已经被白雪覆盖,顿生雅兴。 他穿上自己的绸缎棉衣以及皮毛斗篷,径自去了湖边,找了小舟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已经结了薄冰,需要船家用竹竿先把它敲碎推开。 "这么冷的天,也就相公您有雅兴。"船家笑着对文士说道。 没想到到了湖心亭,却发现其中已经有两人,正在温酒赏雪,童子正在烧着小炉,见他来便邀请他同饮。 闲聊中,文士这才知道他们原来是金陵人,来杭州游玩,正好遇到下雪。 回途,那位船家咋舌摇头: “我还说相公痴,没想到更比相公还痴的!” … 各个朝代的宅邸中。 "风雅!"有文人摇头晃脑,一脸向往:"湖心亭赏雪,这实在是太风雅了。"西湖雪景,独立舟头,这画面实乃绝景。 有人吟出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恨不得自己也在那湖心亭,可以参与如此雅事。最好大家再吟诗作对,烤上一点鹿肉,那就更美了。 但仙画语气一转—— 【这是明末散文家张岱写的《湖心亭看雪》,张岱出身显贵的书香门第,就算是不出仕,家中也有钱供养他。遇到下雪,他可以优哉游哉的跑去看雪。】 【但,那些穷苦的百姓呢?难道也能有闲情来欣赏雪景吗?】【他们能艰难的生存下来就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四面漏风的茅草屋和土砖房,没有预料到忽然会冷成这样,大家只能待在一起抱团取暖。没有棉服,也没有皮毛,只有麻衣和稻草杆。有准备的人家烧了木柴来生火取暖。 积雪覆盖了屋顶,到了一定程度后直接压了下来,整栋屋都被垮塌了,而这样的事情在频繁发生。 一栋用土砖和茅草盖成的小屋内。母女俩正抱在一起取暖。 "娘这袄子给你穿。"看上去苍老但实际三十不到的女人哆哆嗦嗦的想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六七岁的女儿穿。 女儿已经懂事了: “娘,我不冷。” 女人怜惜的看着自家囡囱已经有些发青的脸色: "听话,穿上。娘是大人,扛得住。" 第(2/3)页